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019(公共版)發表時間:2019-11-15 10:50 隨著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地下空間已成為解決城市建設用地緊張和交通擁堵兩大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十三五”以來的數據整理、分析和梳理,以2018 年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為研究對象,全景式剖析當前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從頂層設計到產業發展的各個領域最新進展以及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深度,揭示新時期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已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規范”的發展規律。試圖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空間資源利用提供參考依據,指引地下空間產業與市場。 以下為部分內容節選: 城市鳥瞰:地下空間縱覽 以2018 年城市地下空間發展進行剖面研究分析,全景式概覽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與城市發展的關系。 1 中國新型城鎮化地下空間總體格局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已形成“三心三軸”的穩定發展結構。 其中,“三心”:中國地下空間發展核心,即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三軸”:東部沿海發展軸、沿長江發展軸和京廣線發展軸。 已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38.7%位于“三心”,“三心三軸”的發展態勢與我國各城市地鐵建設有一定的契合關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以地下交通為支撐的地下空間發展態勢。 2 中國地下空間發展速度領軍世界 綜觀世界,中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較歐美等發達國家起步晚,但目前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大國。 “十三五”以來,中國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達到8.44 億m2,其中,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和廣東省超6000 萬m2。江蘇省的地下空間建設能力居全國之首,近3 年的年均新增量超3000 萬m2。 2018 年我國地下空間新增建筑面積約2.72 億m2,其中,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城市近3 年的年均增長超過500 萬m2。 3 區域地下空間發展綜評 ·東部地區:持續穩定增長,但增長率同比略降 2018 年,東部地區地下空間仍保持較大增長量,但增長率較2017 年下降1.47%。一方面,與中國整體經濟增 速放緩有關,另一方面,東部地區的大多城市“減量”發展,新城新區的大幅減少導致大規模地下空間建設區域相應減少,新增地下空間以存量用地資源為主。 ·中部地區/ 東北地區:與東部差距逐年縮小 近3 年中部、東北地區的地下空間每年新增建筑面積與東部地區的差距逐年縮小。主要由于中部、東北地區經濟增長明顯快于東部地區,尤其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至2018 年底,上述區域內城市已初步建立地下空間政策支撐體系,指導地下空間建設發展。 |